“机器人+”时代开启 工业机器人发展跑出“加速度”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发展目标以及机器人十大应用场景,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业界认为,这一政策的发布,意味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机器人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制造业机器人更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政策出台,顶层设计优化
《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
同时,《实施方案》明确了机器人十大应用重点领域,分别是经济发展领域的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社会民生领域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
针对增强“机器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实施方案》还提出了五大举措:一是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二是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三是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四是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五是搭建“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
《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智能装备研究室主任黎文娟认为,《实施方案》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引导自主品牌机器人把握战略机遇,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以应用为牵引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