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锚定武汉枢纽,三展联动打造产业开放合作新高地
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展会,2026 武汉三展联动凭借武汉 “九省通衢” 的区位优势与 “光芯屏端网” 万亿级产业基础,正成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资源对接的 “超级枢纽”。预计吸引 28 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及 500 余家全球采购商,形成 “国际技术输入 + 本土需求输出 + 区域配套协同” 的开放合作格局。
跨国技术合作实现 “精准嫁接” 。德国西门子将在三展同步展示数字孪生技术矩阵:为武汉工博会的机床企业提供虚拟调试方案,为中国机博会的流体设备优化运行模拟,为武汉自动化展的智能产线构建数字镜像。展会期间,西门子与武汉本土企业签订协议,共建 “工业 AI 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光电子制造领域的智能控制难题,预计三年内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 60 亿元。日本发那科则通过联动平台,将最新伺服电机技术同时对接武汉工博会的机床厂商与自动化展的机器人企业,实现 “一次参展、多领域落地”,现场签约金额超 8 亿元。
武汉创新策源地辐射效应凸显 。作为中部工业核心,武汉已聚集 200 余家研发机构,通过三展联动实现技术多领域渗透:华工科技的 200 千瓦激光器既适配工博会的激光加工设备,也为机博会的流体机械切割提供支撑,还赋能自动化展的机器人焊接系统;格创东智的工业 AI 平台通过展会输出至合肥新能源工厂、长沙工程机械基地,使设备利用率提升 35%。武汉发布的全球首款北斗优先高精度芯片,在三展同步展示中,成功与河南矿山机械、湖北船舶制造企业达成适配合作。
中部产业链协同破解 “卡脖子” 难题 。展会牵头成立 “中部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整合湖北的工业母机、湖南的轨道交通装备、河南的自动化部件资源。在工业母机领域,联盟联合攻克高精度滚珠丝杠技术,替代进口产品后成本降低 50%,已配套至武汉工博会参展企业的数控加工中心;在流体机械领域,湖北的泵体设计与江西的密封件技术融合,研发出高效节能离心泵,国内市占率有望突破 32%。针对湘电集团等企业的设备升级需求,联盟组织 12 家参展企业提供定制化方案,现场签订 4.2 亿元采购协议。
全球采购对接释放 “中部需求红利” 。展会设立的 “全球采购中心” 吸引特斯拉、空客、国家电网等 200 余家巨头组团采购。国家电网现场发布超 15 亿元采购清单,涵盖武汉工博会的智能变压器制造设备、中国机博会的高效输油泵、武汉自动化展的电网监控系统,通过 “一站式采购” 降低供应链成本 18%。针对中小企业出海需求,展会联合海关、金融机构推出 “跨境服务包”,湖北某自动化设备企业借此与东南亚经销商达成合作,年出口额预计突破 2 亿元。
组委会:徐丹>> 185 >> 1588 >>1594 (同V)
邮箱:630581471@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