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00VA |
1000VA |
2000VA |
3000VA |
4000VA |
5000VA |
6000VA |
|
|
直流输入 |
额定输入电压(Vdc) |
参见表二 |
||||||
|
额定输入电流(A) |
参见表二 |
|||||||
|
输入直流电压允许范围 |
参见表二 |
|||||||
|
反灌杂音电流 |
≤10% |
|||||||
|
交流旁路输入 |
允许旁路电压(Vac) |
220±25% |
||||||
|
额定输入电流(A) |
1.8 |
3.6 |
7.2 |
10.9 |
14.5 |
15.9 |
19.1 |
|
|
旁路转换时间(ms) |
≤5ms |
|||||||
|
交流输出 |
额定容量(VA) |
500VA |
1000VA |
2000VA |
3000VA |
4000VA |
5000VA |
6000VA |
|
额定输出功率(W) |
400W |
800W |
1600W |
2400W |
3200W |
3500W |
4200W |
|
|
额定输出电压及频率 |
220Vac,50Hz |
|||||||
|
额定输出电流(A) |
1.8 |
3.6 |
7.2 |
10.9 |
14.5 |
15.9 |
19.1 |
|
|
输出电压精度(V) |
220±1.5% |
|||||||
|
输出频率精度(Hz) |
50±0.1Hz |
|||||||
|
波形失真率(THD) |
≤3%(线性负载) |
|||||||
|
动态响应时间 |
5%(负载0←→100%) |
|||||||
|
功率因数(PF) |
0.8 |
0.7 |
||||||
|
过载能力 |
110%,30秒 |
|||||||
|
逆变效率 |
≥85%(80%阻性负载) |
|||||||
|
旁路转换时间(ms) |
≤5ms |
|||||||
|
工作环境 |
绝缘强度(输入和输出) |
1500Vac,1分钟 |
||||||
|
噪音(1米) |
≤40dB |
|||||||
|
使用环境温度 |
-25℃~+50℃ |
|||||||
|
湿度 |
0~90%,不结露 |
|||||||
|
使用海拔(m) |
≤1000 |
|||||||
|
机械尺寸 |
标准机架式 |
参见表四(深×宽×高)(mm) |
||||||
|
重量(Kg) |
参见表四 |
|||||||
|
保护功能 |
输入欠压、输入过压保护;输出过载、输出短路保护 |
|||||||
表二:逆变电源输入直流电压(Vdc)(误差:+/-0.5~1V)
|
|
12V系列 |
24V系列 |
48V系列 |
110V系列 |
220V系列 |
|||||
|
额定输入电压(Vdc) |
12V |
24V |
48V |
110V |
220V |
|||||
|
输入直流电压允许范围(Vdc) |
工作电压 10V—14.5V |
工作电压 20V—30.5V |
工作电压 40V—60.5V |
工作电压 90V—136V |
工作电压 180V—272V |
|||||
|
开机电压 10.5V--14V |
开机电压 21V—29.5V |
开机电压 41V—58.5V |
开机电压 92.5V--132V |
开机电压 185V--263V |
||||||
|
额定输入电流(A) |
500VA |
40 |
500VA |
20 |
500VA |
9.8 |
500VA |
4.3 |
500VA |
2.3 |
|
1000VA |
76 |
1000VA |
38 |
1000VA |
19 |
1000VA |
8.3 |
1000VA |
4.2 |
|
|
|
|
2000VA |
76 |
2000VA |
38 |
2000VA |
16.6 |
2000VA |
8.3 |
|
|
|
|
3000VA |
114 |
3000VA |
57 |
3000VA |
24.9 |
3000VA |
12.4 |
|
|
|
|
|
|
4000VA |
66.8 |
4000VA |
33.4 |
4000VA |
16.7 |
|
|
|
|
|
|
5000VA |
73.2 |
5000VA |
36.6 |
5000VA |
18.3 |
|
|
|
|
|
|
6000VA |
88 |
6000VA |
44 |
6000VA |
22 |
|
说明:
1) 为了保护蓄电池,只有当蓄电池电压处于开机电压 范围之内时,逆变器才能正常开机。
2) 开机进入工作状态后,只要蓄电池电压处于工作电压范围之内,逆变器都能正常工作。当蓄电池电压降到开机电压下限时会有电压低告警,继续下降到工作电压 下限时逆变器关机。
三、 正弦波逆变电源使用方法
l 安装
!安装本逆变电源必须为具有一定的电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
1) 打开包装箱,检查附件是否齐全,一条交流输入线(0.5-3KVA)和一本说明书);
2) 选择通风、清洁的安装环境;
3) 确认直流电源输出电压和(或)蓄电池的电压与逆变电源要求的直流输入电压相符合;
4) 确认电源的正负极性,高电位为正,低电位为负(例如:-48VDC电源0V端为正,-48V端为负,+24V电源+24V端为正,0V端为负);
5) 将正极接到逆变电源的正极接线柱上(标有“+”),负极接到负极接线柱上(标有“-”)。确保连接可靠;
6) 从附件袋中取出交流输入线,将其中的一端插入机箱上标有“AC IN”的插座中,将另一端插入市电插座中(注意:交流输入线的接地线必须接地! 禁止交流输入与交流输出共用零线!);
7) 将负载输入线连接在逆变电源的输出插座(标有“AC OUT”)上。
l 开机 (先开逆变电源,再打开负载!)
1) 确认电源的直流输入、交流输出连接正确可靠;
2) 如有直流输入开关,打开此开关(位于机箱后部);
3) 按“开关”按钮,(“1”表示开,“0”表示关)逆变器发出“嘀”的声响,并进入自检状态表明已被开启。
说明:自检状态——逆变电源在稳定输出之前,检查外部环境以及逆变电源本身是否正常,若逆变及市电各种状态参数一切正常,逆变器将稳定工作在市电或逆变状态(市电主供稳定在市电输出,电池主供稳定在逆变输出),此过程大约需要10秒时间,其间LED指示灯从左向右依次亮起,循环两次。
l 关机 (先关负载,再关逆变电源!)
按“开关”按钮,(“1”表示开,“0”表示关)LED指示灯变暗此时逆变电源关闭。
l 静音
如果逆变电源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系统会有声光告警,声音告警可以通过“静音”按钮将其静音,持续按“静音”(约3秒),告警音将被关闭;再次持续按“静音”(约3秒),告警音被打开。同一个告警,消音后不会自动打开,当出现另外告警时,不论上次告警是否处于静音状态,电源自动打开声音告警。
四、 正弦波逆变电源维护信息
l 图形(前面板,从左到右依次为:1,2,3,4,5,6);“注”参见图一。
1)“开关”按钮(黑色);2)“静音”按钮(红色);3)“市电输出”灯,(绿色);
4)“逆变输出”灯(绿色);5)“电池故障”灯(红色);6)“负载故障”灯(红色);
表三:指示灯显示及组合
|
状态 信息 |
输出状态 |
输出类型 |
市电 (绿) |
逆变(绿) |
电池(红) |
负载(红) |
蜂鸣器 |
|
|
1 |
开机自检 |
有 |
逆变或市电 |
→亮→ |
→亮→ |
→亮→ |
→亮→ |
3秒1声 |
|
2 |
自检测试电池故障 |
有(有市电) |
市电 |
暗 |
亮 |
闪 |
暗 |
长鸣 |
|
无(无市电) |
无 |
|||||||
|
3 |
市电正常 |
有 |
市电 |
亮 |
暗 |
暗 |
暗 |
无 |
|
4 |
市电异常切换到逆变 |
有 |
逆变 |
暗 |
亮 |
暗 |
暗 |
切到逆变后响5声静音 |
|
5 |
直流工作电压低注 |
有(小于开机电压下限) |
逆变或市电 |
暗 |
闪 |
暗 |
暗 |
2秒1声 |
|
6 |
直流开机电压低注 |
无(小于开机电压下限) |
无 |
闪 |
闪 |
闪 |
闪 |
10秒3声 |
|
7 |
直流输入电压高 |
有(有市电) |
市电 |
闪 |
暗 |
暗 |
闪 |
长鸣 |
|
无(无市电) |
无 |
|||||||
|
8 |
逆变输出异常(输出电压过高或过低) |
有(有市电) |
市电 |
暗 |
闪 |
闪 |
暗 |
长鸣 |
|
无(无市电) |
无 |
|||||||
|
9 |
市电下过载报警 |
3分钟后关机 |
无 |
亮 |
暗 |
暗 |
亮 |
1秒1声 |
|
10 |
逆变下过载报警 |
30秒后关机 |
无 |
暗 |
亮 |
暗 |
亮 |
1秒1声 |
|
11 |
过载关机 |
无 |
无 |
暗 |
暗 |
闪 |
亮 |
长鸣 |
|
12 |
短路关机 |
无 |
无 |
亮 |
亮 |
闪 |
亮 |
长鸣 |
|
13 |
逆变波形异常 |
有(有市电) |
市电 |
闪 |
闪 |
闪 |
暗 |
长鸣 |
|
无(无市电) |
无 |
|||||||
|
14 |
断直流 |
有(有市电) |
市电 |
亮 |
暗 |
闪 |
闪 |
1秒2声 |
说明: “→”表示LED按箭头所指顺序依次亮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