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加码布局新能源,国资委提出这些新要求
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年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央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3新年伊始,国家电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中节能等多家央企提出了今年新能源方面重点任务和目标。
国资委年初表示,今年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成为“重头戏”。央企要科学谋划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新能源业务发展目标方向、重点任务、路径措施和工作节奏。重点布局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大功率海上风电、高效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应用终端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多家央企加码布局新能源产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已达到1.4亿千瓦。国家电投提出,全力推进集中式电(热)力大基地(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产业,率先突破绿电转化产业,创新推广协同与服务产业,加快构建融投业务新价值体系。
2月15日,国家电投举办全国首单绿色科技创新熊猫债成功发行答谢会暨境外绿色新兴产业推介会。国家电投国际业务部主任陈燕介绍,国家电投境外业务涵盖47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境外发电装机容量868.3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63.9%以上;境外在建电力装机258万千瓦,储备1200万千瓦,全部为清洁能源和新兴产业项目。
陈燕表示,推动境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电投准确把握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历史趋势,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积极打造境外差异化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路径选择。国家电投已围绕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和绿电转化在20余个国家布局和储备了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初步形成支撑境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能。
此前2月2日,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定价三年期8亿元人民币熊猫债,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哈萨克斯坦清洁能源项目。这是全国首支绿色科技创新熊猫债。此次融资充分利用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利差空间,构建了引入优质境外发行人赴境内资本市场融资、再将募集资金转为美元投入境外项目的商业模式,打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认为,在新能源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能源产业与建筑、冶金、交通、人民币、金融等行业加速融合,从而使新一轮能源革命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面对能源行业百年变局,中国企业积极投身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实现从产业跟跑到并跑的跨越,赢得发展优势和宝贵机遇。
一些传统能源占优势的央企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国家能源集团今年将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推进“宁电入湘”配套新能源基地一期光伏及江苏射阳、浙江象山、山东渤中及半岛南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年内投产。同时,加大重点水电项目建设力度,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年内下闸蓄水,金沙江旭龙水电站汛后大江截流;加快安徽霍山、湖北松滋及青海同德等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力度。
国家电网明确,2023年着力推动能源转型,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西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建设,滚动完善推进实施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重点措施,完成8000万千瓦新能源并网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