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出圈”,助力社会智能化转型升级

 
点击 335回复 0 原帖 2023-02-17 15:49

 

 最近,机器人“出圈”了。电影里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等黑科技,都让人对机器人的魅力刮目相看。智能机器人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也正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明晰了“十四五”期间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目标,并从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基础支撑能力、组织保障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行业的发力方向,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RONGXIANG

 

  机器人产业链全景

 

  机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成果,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呈现出技术快速迭代、产业高速增长、应用持续深化等趋势,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

 

  纵览机器人产业链全景,上游由智能芯片、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构成;中游则涵盖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以及面向应用部署服务的系统集成商;下游主要由不同领域的企业客户和个人消费者组成,共同形成丰富广泛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场景。

 

  从产业链价值角度看,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超六成,并且这些核心零部件已经存在国产化替代的技术基础,最典型的就是减速器、伺服系统以及控制器等。从地域上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机器人产业主要集聚区分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六大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基础最为雄厚,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东北地区虽具有一定的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但近年来产业整体表现较为有限,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表现出相当的后发潜力。

 

  与发达国家整体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我国制造业规模大、门类齐全,从零部件、整机到系统集成、检验检测全链条,我国机器人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整机集成与创新应用优势,机器人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RONGXIANG

 

  产业迎来升级换代机遇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12.4亿元,我国走出了一条以“机器人+应用”深耕优势行业,带动技术突破、迭代升级产品、提升产业规模的创新发展路径。

 

  多年来,政府通过制定产业规划、激励技术创新、培育应用场景、优化市场环境等举措,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浙江正在规划《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计划建设一批机器人产业核心区、协同区,将机器人企业的研发生产到应用配套上下游打通。广东将机器人产业作为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高起点培育,行业产值、企业数量、产业链构建、园区建设、人才培养等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江苏苏州吴中区倾力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集群第一区”,先后引进了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浙大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全面赋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产值规模已破千亿。


举报收藏 0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