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国产PLC光分路器芯片占全球市场50%份额

   2019-05-22 3460
导读

我国光电子芯片,已在豫北小城鹤壁获得突破。其中的PLC光分路器芯片早在2012年就实现国产化,迫使国外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从每

 我国光电子芯片,已在豫北小城鹤壁获得突破。其中的PLC光分路器芯片早在2012年就实现国产化,迫使国外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从每晶圆最高时2400多美元降到100多美元。目前已占全球市场50%以上份额。

 

更了不起的是,他们研发的阵列波导光栅(AWG)芯片,在骨干网、高速数据中心及5G基站前传等领域获重大突破,其中,骨干网AWG进入相关领域知名国际设备商供应链,高速数据中心及5G应用技术有望在国际竞争中领跑。近日,他们已在5G前传循环型波分复用、解复用芯片核心技术方面,开始实验验证工作。

 

攻克光电子芯片三大壁垒

 

5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前往鹤壁采访。在仕佳光子展厅里,吴远大介绍,在目前世界上100多类高端光电子芯片中,国内有两大类全系列化芯片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一类是主要应用于光纤到户接入网中的PLC光分路器芯片,另一类是主要应用于骨干网、城域网、高速数据中心和5G领域的阵列波导光栅芯片。“这两类芯片,都是我们公司研发的。”吴远大说。

 

今年45岁的吴远大,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致力于高性能无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步开展PLC光分路器芯片及阵列波导光栅芯片的产业化技术开发工作。2011年,作为我国光电子事业主要开拓者王启明院士团队的一员,他与所里的6个年轻人一起,来到鹤壁担任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开展院企合作,开启我国高端光电子芯片的产业化之路。

 

吴远大说,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资助下,中科院半导体所对这些芯片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基础研究,但由于三方面原因,此前一直没有产业化。

 

一是高质量的高折射率差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基础薄弱。微电子技术中二氧化硅薄膜材料的厚度,一般仅为几百纳米;而平面集成光波导芯片中,则要求二氧化硅膜的厚度高达几个微米,甚至几十个微米,要求无龟裂、无缺陷,且更偏重二氧化硅材料的光传输性质。国外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以欧美为代表的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火焰水解法(FHD)。PECVD法精度较高,操控性好;FHD法生长速率快,产业化效率更高,二者各有优缺点。而国内缺乏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二是芯片工艺水平达不到芯片产业化需求,特别是在整张晶圆的均匀性、稳定性方面,如二氧化硅厚膜的高深宽比和低损耗刻蚀工艺。

 

三是在产业和市场导向上,过去偏重于买,拿市场换技术。

 

“我们带着这些研究成果来到鹤壁,也许是厚积薄发,2011年建立专用研发生产线,2012年就完成产业化工艺技术开发,2015年PLC光分路芯片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0%。那一年,我们出货芯片2000多万颗;今年前4个月,每月产量都在200万颗以上。国际上芯片产业化十来年才能走完的路,我们三四年就实现了。”吴远大说。

 

两大研发计划,攻克两座光电芯片山头

 

在光分路器芯片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同时,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阵列波导光栅芯片(AWG)开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admin原创作品,作者: admin。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dgdq1688.com/news/show-1147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454777040@qq.com。
HI,我是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