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地 | 意大利 |
|---|---|
| 额定电压 | 2v |
| 封装材料 | SMD |
| 封装形式 | 直插型 |
| 品牌 | LIKA |
| 型号 | I58S-H-1000ZCZ410R |
| 加工定制 | 否 |
LIKAI58S-H-1000ZCZ410R 编码器产品资料
1、按码盘的刻孔方式不同分类
(1)增量型**是每转过单位的角度**发出一个脉冲信号(也有发正余弦信号,然后对其进行细分,斩波出频率更高的脉冲),通常为A相、B相、Z相输出,A相、B相为相互延迟1/4周期的脉冲输出,根据延迟关系可以区别正反转,而且通过取A相、B相的上升和下降沿可以进行2或4倍频;Z相为单圈脉冲,即每圈发出一个脉冲。
(2)值型**是对应一圈,每个基准的角度发出一个一与该角度对应二进制的数值,通过外部记圈器件可以进行多个位置的记录和测量。
2、按信号的输出类型分为:电压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推拉互补输出和长线驱动输出。
3、以编码器机械安装形式分类
(1)有轴型:有轴型又可分为夹紧法兰型、同步法兰型和伺服安装型等。
(2)轴套型:轴套型又可分为半空型、全空型和大口径型等。
4、以编码器工作原理可分为:光电式、磁电式和触点电刷式。
(1)增量型**是每转过单位的角度**发出一个脉冲信号(也有发正余弦信号,然后对其进行细分,斩波出频率更高的脉冲),通常为A相、B相、Z相输出,A相、B相为相互延迟1/4周期的脉冲输出,根据延迟关系可以区别正反转,而且通过取A相、B相的上升和下降沿可以进行2或4倍频;Z相为单圈脉冲,即每圈发出一个脉冲。
(2)值型**是对应一圈,每个基准的角度发出一个一与该角度对应二进制的数值,通过外部记圈器件可以进行多个位置的记录和测量。
2、按信号的输出类型分为:电压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推拉互补输出和长线驱动输出。
3、以编码器机械安装形式分类
(1)有轴型:有轴型又可分为夹紧法兰型、同步法兰型和伺服安装型等。
(2)轴套型:轴套型又可分为半空型、全空型和大口径型等。
4、以编码器工作原理可分为:光电式、磁电式和触点电刷式。
LIKAI58S-H-1000ZCZ410R 编码器产品资料
一直照射,这样光**把盘子上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该接收器覆盖着一层称为准直仪,它具有相同的窗口。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光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一般地,也能得到一个速度信号,这个信号要反馈给从而调节变频器的输出数据。故障现象:坏(无输出)时,变频器不能正常工作,变得运行速度很慢,而且一会儿变频器保护,显示“PG断开”...联合动作才能起作用。要使电信号上升到较高电平,并产生没有任何干扰的方波脉冲,这**必须用来处理。编码器pg接线与参数编码器pg之间的连接方式,必须与编码器pg的型号相对应。一般而言,编码器pg型号分差动输出开路输出和推挽输出三种,其信号的传递方式必须考虑到变频器pg卡的因此选择合适的pg卡型号或者设置合理
编码器一般分为增量型与对型,它们存着大的区别:在的情况下,位置是从零位标记开始计算的脉冲数量确定的,而对型编码器的位置是由输出代码的读数确定的。在一圈里,每个位置的输出代码的读数是一的;?因此,当断开时,对型编码器并不与实际的位置分离。如果电源再次接通,那么位置读数仍是当前的,有效的;?不像增量编码器那样,必须去寻找零位标记。
编码器的厂家生产的系列都很全,一般都是专用的,如电梯专用型编码器、机床专用编码器专用型编码器等,并且编码器都是智能型的,有各种可以与其它设备通讯。
编码器是把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前者成为码盘,后者称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采用电刷输出,一电刷接触导电区或绝缘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非接触式的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或磁敏元件,采用光敏元件时以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
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对式两类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旋转增量式编码器以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解决的方法是增加参考点,编码器每经过参考点,将修正进计数设备的记忆位置。在参考点以前,是不能保证位置的准确性的。为此,在工控中**有每次操作先找参考点,开机找零等方法。这样的编码器是由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停电、干扰的影响。
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的一性,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去读取它的位置。这样,编码器的抗干扰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LIKAI58S-H-1000ZCZ410R 编码器产品资料
Lika编码器
I41-H-100ZCU46L2
I58-H-500ZCU46RL2
I58-H-500ZCZ46
I41-H-200ZCU46L2
I58-H-1000ZCU46RL2
I58-H-1000ZCZ46
I41-H-360ZCU46L2
I58-H-1024ZCU46RL2
I58-H-1024ZCZ46
I41-H-500ZCU46L2
I58-H-2048ZCU46RL2
I58-H-2048ZCZ46
I41-H-1000ZCU46L2
I58-H-2500ZCU46RL2
I58-H-2500ZCZ46
I58-H-500ZCZ46R
I58S-H-500ZCZ410R
IT65-H-100ZCP4CR
I58-H-1000ZCZ46R
I58S-H-1000ZCZ410R
IT65-H-500ZCP4CR
I58-H-1024ZCZ46R
I58S-H-1024ZCZ410R
IT65-H-1000ZCP4CR
I58-H-2048ZCZ46R
I58S-H-2048ZCZ410R
IT65-H-1024ZCP4CR
I58-H-2500ZCZ46R
I58S-H-2500ZCZ410R
IT65-H-2048ZCP4CR
IT65-H-2500ZCP4CR
IT65-H-5000ZCP4CR
Lika与意大利众多的大学和机构建立了长久、有效的合作关系,另外与帕多瓦省Padova航天工业国际研究中心CISAS机构的合作,使得Lika进一步加入世界航天工程ROSETTA-ESA项目的研究。

Lika受欧洲航天局罗塞塔项目之邀,开发出一款特殊规格的增量型编码器,使用于奥西雷斯人造卫星的WAC和NAC望远镜的机械装置上,欧洲航天局罗塞塔项目随着2004年3月2日阿丽亚娜5型发射升空开始。将持续运行12年之久在这段期间,运行450百万公里,ROSEITA项目将探索太阳星系的奥秘及研究地球与宇宙的起源。
lika历史:
1982年:Lika电子公司于意大利Schio成立。
1985年:Lika开始在德国市场提供对型编码器。
1986年:开始在意大利生产、销售具备完整输出型式的对型编码器、增量型编码器。
1987年:引进EP cam编程技术,制作出全欧洲**小的对型编码器,直径仅50mm。
1991年:Lika贸易公司成立。
1993年:直径58mm的编码器系列开发完成。
1996年:ROTACAM ASR58结合cam编程技术的对型编码器系列研发完成。
1997年:Lika取得ISO9001:1994国际认证,并为佛洛伦斯大学太空探测项目成功研制出16bit单转对型编码器。
1998年:成立数字控制部门。
1999年:Lika电子公司扩大总部并迁移至Carre(VI)。
2000年:开始与CISAS(航天工业国际研究中心)合作航天ROSETTA项目。
2001年:Lika德国分公司成立并开始延伸至直线传感器领域。
2002年:产品开始被采用于ESD抗静电环境,改组NC部门,并新增DRIVECOD&POSIConTROL(定位控制系统及显示装置)归属NC部门处理。
2003年:Lika获得欧洲品良认证。
2004年:CISAS(航天工业国际研究中心)ROSETIA项目:载有Lika编码器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同年通过ISO9001:2000认证.
2005年:Lika与Padova大学合作,开发以激光技术为基础的测量系统。

